颅脑损伤后抑郁两种心理疗法对比
抑郁是颅脑损伤 (TBI) 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出现率为 12%~60%。虽然在 TBI 前就存在抑郁病史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更大,但没有抑郁史的患者在 TBI 后罹患抑郁的风险也很高。抑郁的高患病率和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会增加自杀意念,急需要恰当的经验疗法来针对性地治疗 TBI 患者的抑郁症。
多数研究已阐述了在普通人群中使用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抑郁症。但是,关于治疗 TBI 抑郁的证据还相当有限和不明确。就行为疗法而言,相关报道更为匮乏。研究结果 (包括综述和常被引用作为颅脑损伤后抑郁的治疗效果),由于缺乏严谨方法论而不能发展为治疗指南。
为了明确认知行为疗法 (CBT) 和支持性心理疗法 (SPT) 在治疗颅脑损伤 (TBI) 后抑郁的效果,来自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谢泼德中心神经康复心理部的 Ashman 博士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表于 Journal of Head Trauma Rehabilitation 上。
本实验的参与者为 77 位社区居住并诊断为抑郁症的 TBI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CBT 组和 SPT 组,并接受完成 16 个阶段的个人心理治疗。
在本研究中,参与者首先接受 DSM-IV 结构化临床采访,然后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对其进行自述抑郁 (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焦虑(状态 - 特质焦虑问卷)、社会支持感(人际支持评估表)、应激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调查表) 以及生活质量 (QOL) 评估。
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 (性别、年龄、种族和损伤时间) 和抑郁、焦虑、参与性、社会支持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 QOL 评估显示,CBT 组和 SPT 组实验前基线评估无明显差异。方差分析显示,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状态 - 特质焦虑问卷和 QOL 的实验结果表现出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但没有群体效应。意向治疗混合效应分析 CBT 组和 SPT 组治疗评分显示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心理疗法在提高抑郁和焦虑的诊断上都是有效的,并且可以降低抑郁症状。这些发现表明,在本 TBI 实验人群中,CBT 在治疗抑郁方面并不优于 SPT。所以以后的研究应该采用更大的样本进行实验,以明确是否这些疗法的不同部分可能对不同的 TBI 人群有不同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