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疾病知识
一、小儿脑瘫的原因
是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份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病变在脑而本身肌肉没有问题,病变广泛时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及视觉障碍、行为异常。
二、小儿脑瘫的分型:
1. 痉挛型
2. 弛缓型
3. 手足徐动型
4. 共济失调型
5. 混合型
三、小儿脑瘫的主要症状
1. 中枢性运动障碍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四、小儿脑瘫的合并症状
1. 智力低下;
2. 视力障碍;
3. 听力障碍;
4. 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5. 语言障碍;
6. 癫痫发作;
7. 中面、牙功能障碍;
8. 情绪、行为障碍;
9. 其他如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五、脑瘫的分级
分级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IQ |
语言 |
ADL |
轻 |
独立行走 |
功能不受限 |
>70 |
>2P字 |
独立 |
中 |
爬行或支撑行走 |
功能受限 |
50—70 |
单字 |
需求帮助 |
重 |
|
无功能 |
<50 |
严重受损 |
完全照顾 |
六、脑瘫的康复护理
(一)良肢位
1. 俯卧位:软瘫患儿可与其双下肢放垫子或沙袋,将双腿并拢在一起,或用卷形物,楔型物固定体位。痉挛型脑瘫患儿可以用卷形物将僵硬的腿分开,将屈曲的双髋牵直,再用两个沙袋和带子固定好。
2. 膝跪位。
3. 半俯卧式。
4. 侧卧位:保持双上肢何前伸直,将两手放在一起,一侧髋及膝屈曲。适合无法坐立或肌紧偏高的患儿。
5. 坐势:头略向前,背伸直,不向一侧倾斜,臀部靠近椅背,膝超出足前,双腿轻分开,双足平放在地板上。
(二)坐位训练
常见的不良坐姿有伸髋太多、屈髋太多、双下肢交叉、屈膝肌挛缩,要针对不良坐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疗。
(三)站立训练
1. 扶着站立训练①从坐位站起②从椅子上站起。
2. 单腿站立
(四)步行训练指导。
1. 平地行走:先让患儿扶着物体走,先侧行,然后练习向前迈步,治疗者可以在患儿身后扶住其双肩向前,帮助其将重心从一只脚移向另一只脚,并逐渐减少帮助。
2. 上下楼梯:先学习如何上下一级台阶,逐渐增加级数。治疗者可以在一侧拉住患儿的手或在前面拉住患儿的双手,以增加安全感。
(五)穿脱衣训练指导
1. 穿衣:患儿坐在椅子上或地上靠墙角坐,右手抓住衣领,使钮扣面对自己;先将左手交叉穿进衣袖里,抓衣领的右手将衣服提起转向身后并拉向右侧,右手伸手往后穿进另一衣袖里,左手抓住衣领,最后,双手将衣服整理好,扣好衣扣。
2. 脱衣:患儿坐在无靠背的椅上或地上靠墙角坐,或者坐在椅上,前面放一个木台,患儿上身向前靠在木台上;抬起双手伸往头后,抓住衣服领慢慢将衣服拉高至肩部,然后退出头部;最后将手退出衣袖。
3. 穿裤:患儿仰卧在床上,双手抓住裤腰,一脚屈起穿进裤管内,然后伸直脚,同时拉裤管过膝,另一脚屈起穿进另一裤管内,伸直脚后将裤管拉至大腿,做拱桥使臀部抬起,双手用力拉裤腰过臀部至腰。
4. 脱裤:患儿仰卧于床上,一手抓着一边裤腰,将身体重心倾向另一边,手将裤腰推到臀部,换另一手抓裤腰,将重心倾向另一边,手推下裤腰;轮流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裤腰退至大腿,然后侧卧将身体及双脚尽量屈起使裤子慢慢脱下。
(六)进食训练
进食时最重要的应该让患儿保持正确的姿势,即头和肩向前,髋关节稍前屈;如果用奶瓶,治疗者在患儿吸吮时用手控制其嘴部,同时在胸前加压。
(七)梳洗训练
1. 靠坐位洗澡,患儿双手放在一起或用手抓住盆边。
2. 选用四个脚下有吸盘的椅子,或选可调整高度的浴用坐椅。
3. 快捷入厕训练方法:给患儿大量饮水,1分钟后让患儿坐于厕椅上。
(八)配合语言训练、理解能力训练
1. 声音刺激:让患儿听清发音和看清动作后,对镜子训练。
2. 感官刺激:除了“听”之外还可从发音者的表情,手势得到感官刺激。
3. 改进发音:患儿的哭、叫、笑能使声带得到训练,还可以游戏或歌唱的方式练习发音。
七、脑瘫患儿的康复治原则
1.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2. 综合治疗,持之以恒。
3. 按照正常婴儿运动功能发育规律来训练。
4. 家庭参与,协作进行。
5. 分析患儿的心理,让患儿在娱乐,游戏中主动训练。
6. 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7. 在脑瘫患儿的学习过程中要给其足够的时间去实践、重复。
八、脑瘫患儿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运动疗法
2. 物理治疗
3. 按摩疗法
4. 引导式教育
5. 手术治疗
6. 其他治疗:头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