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调皮捣蛋,可能是多动症在作怪
童年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然而“熊孩子”们往往给父母带来莫大的压力,一不留神,又闯祸啦!许多家长忍不住感慨:孩子这么调皮,会不会是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小编就带各位家长来了解一下。
1.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多动型障碍”,常常发生于儿童学前时期,属于一种主动注意力功能损害。据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中,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5%。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往往具有过分好动、性格急躁、挫败耐受力差、没有耐心、暴力倾向、冲动易受伤、学习能力弱等特点。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性格活泼,并不是多动症,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符合上述问题,就跳过就医步骤妄下定论哦!
2.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持续到成年。因此有些人认为孩子小时候只是调皮,长大了、懂事了就会好的。这是错误的认识,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精神影响:幼年时人际关系差、学生时期成绩落后,致使孩子性格发育偏离正常轨道。最终成年以后容易造成吸烟酗酒、生活状态不稳定等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致病因素有哪些
引起多动症的因素很多,目前仍无定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1.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
2.遗传因素。在家系研究调查中发现,多动症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较慢。
4.微量元素影响。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添加剂,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等也可能促使产生多动症。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是多动症的致病因素。
4.多动症的治疗
多动症的治疗可分为“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仪器治疗”三方面——
·行为治疗:医院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同时需要学校、社区的共同协助。
·药物治疗:多动症患儿需服用一种兴奋剂类药物,刺激神经突触发育生长。家长务必严格遵医嘱,万万不可擅自更改服药计量或服药时间。
·仪器治疗:经颅磁刺激仪经过多年研究,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研制而成,通过(rTMS)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或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与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协同应用,对脑部进行磁、电刺激,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引导脑电、脑磁活动趋向正常化、秩序化。经颅磁刺激仪攻克了传统物理治疗因子难以穿透颅骨屏障的难关,是脑部物理治疗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在治疗儿童多动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熊孩子”虽然惹人厌,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小恶魔。他们需要家长的耐心呵护与指导。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请周围有患儿的朋友们多给他们一些耐心、一些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