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康复知识

预防血管堵塞,血液黏稠的四大信号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常见于中老年人。

 

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但其实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

 

对一个人来说,血液黏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

  

血液黏稠度高的诱因

 

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

肥胖、缺乏运动

过度悲伤、兴奋、慌恐

长时间游泳,身体流失大量水分

高血糖、高血脂,指标控制不理想

长期食用过辣、过咸及油腻食物

 

血液黏稠的症状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液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就会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

 

下蹲困难,胸闷气短

 

在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以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比较困难,有些人甚至无法蹲着干活,否则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这是因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下蹲时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的现象。

 

午饭后犯困,必须睡觉。

 

吃完饭后就犯困,是由于消化食物让大量的血液流入胃肠血管,导致大脑血液减少所致。

正常人也会有此症状,但血液黏稠或者有脑动脉硬化的人,这种困倦发作相对频繁且难以缓解。

 

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

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黏稠怎么办

 

多喝水    

 

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这种情况在夏天尤为明显。

 

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多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运动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

 

运动强度不宜过高,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轻中度有氧运动即可,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运动后不要忘记补充水分。

 

饮食清淡  

 

动物内脏胆固醇较高,多吃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另外,高脂类食物和甜食,也可以增加血液黏稠度。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则有助于降低血液浓稠度。蔬菜和水果里面有大量水分,还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

 

维生素C可以辅助降血脂,粗纤维可以阻止胆固醇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药物治疗    


血液黏稠度高,且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血液黏稠对健康的影响可大可小。平时一定要做好水分补充,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销售专线:400-862-0778
售后专线:400-865-1778
郗经理:18931858131
人力资源专线:0311-68038912

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
电话:400-862-0778 邮 箱:dukon@duk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