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智力一定会下降吗
当人类叩开21世纪大门时,一个世界老龄化社会将展现在眼前。我国从2000年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脑退行性疾病和认知功能衰退将成为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群的“第一杀手”。目前我国老年痴呆人数已达500万,占全世界老年痴呆人数的1/4。所以,对老年人脑退行性疾病和认知功能衰退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将是我国脑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老了,最怕什么?怕自己得了老年痴呆,走路不知道方向,出门忘记关门,成了家人的负担,难道人老了就一定会痴呆吗?过去人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一定会逐渐减退,“老糊涂”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那么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有许多人的优异智力或天才表现较晚甚至到晚年才表现出来。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以后才表现出他杰出的绘画才能;生物学家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出研究成果;摩尔根发表遗传理论时已经60多岁了;爱因斯坦天资不好,直到3岁才学会说话,在校成绩很一般,有时老师说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 10岁时因学业不好而被开除;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原从事经济学研究,从50岁开始从事汉语拼音方案及汉字简化的研究,老人家刚刚度过100岁的生日,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其原因是他每天读书、读报,并做读书笔记。研究发现,20岁的青年人和正常80岁的老人皮质的厚度没有明显区别。利用PET技术发现,两者脑代谢水平几乎相等。而老年痴呆的患者皮质有明显的萎缩,且脑代谢明显下降。为什么有的老年人出现智力减退的症状而有些人不出现?脑的功能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多用脑,多锻炼能有效预防脑的退化。